高考过去已经10多天,这10多天里,家长和考生们除了急切地等待分数出来外,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做好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其实是继高考以后的又一次重要的考验,填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考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本报就考生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志愿填报问题,采访了台州市招生办相关负责人,替考生提出了有关志愿填报的几大问题,帮考生释疑解惑,供考生参考。
1志愿填报的六大问题
问题一:学校优先or专业优先
学校和专业的关系,就好比鱼和熊掌,虽然不能兼得,但是,也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等找好两者的结合点,也就是说,鱼和熊掌,哪样都不能放弃。
最佳情况就是,在对目标高校进行认真分析后,既考虑院校,又考虑专业。
如果考虑学校优先,一般考生基本上是以服从专业调剂为主,其优势是选择了相对好的办学条件、师资、硬件设施和学术氛围,学生在一所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读书,能获得更多的启迪和人生感悟,更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如果考虑专业优先,其优势是专业可能终生与考生为伴。专业选对了,考生的人生目标可能就会发生改变,这就可能意味着,考生终生都要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工作。
因此,综合两种选择方式,考生应该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选择是专业类院校的主体专业。
问题二:兴趣优先or就业优先
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能力、性格和兴趣。为了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准确选择利于自己发展的专业,考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填报志愿与个人的理想、志趣、个性、特长密切结合,有利于考生成才和发展。
但是,毕竟这样的情况为数不多,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毕业以后就必须就业。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必须在自己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去考虑兴趣和发展,另一方面,因考生接触专业和职业信息少,其适应能力也比较强,让考生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去培养兴趣,是一个理想可行的办法。
问题三:省外院校or省内院校
省内院校近几年投档分数都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有些院校历史可能并不悠久;而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却有一些历史悠久而且师资力量雄厚的本科院校,只因地理位置的关系而投档分数不高。
不过,省外重点高校大多数招生计划都很少,考生填报后录取的风险会大些,而省内高校是以部、省属高校为主被列入第一批次招生,专业所属学科一般都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或是高校自身重点建设的专业,也有自身特色。
所以,高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进行省内外院校交叉填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对于高出分数线不是太多的考生,建议以填报省内院校为主,同时也可以选择省外录取分数不是太高的高校。
问题四:选择名校or普通高校
存在即合理。每所院校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都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名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实力会比较强,但是具体到一些专业,就未必都占优势。普通院校也有其自己的强势学科和专业,也有一批名师。
考生进入大学,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升。如果考生能够进入一所更能让自己获取知识、健全人格和提升能力的高校,那么无论这所高校是普通还是重点,都是对的。
因此说,适合考生自己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
问题五:热门专业or冷门专业
考生选专业通常会受家长的影响。当考生对自身个性品格特征和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能适应的工作范围认知不足缺乏主见时,多数会由家长主导。家长主导下的专业选择,往往带有明显的传统职业意识,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热门专业”。
其实,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过程,今天的“热门专业”也许到毕业时已成为“冷门”,不少高校热衷于开设“热门专业”,因毕业生数量多,就业竞争压力比所谓的“冷门专业”更大。
所以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认真阅读各大类相关专业介绍,考生只有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理性选择专业,才能学有所成。如果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忽视自己的兴趣和对专业的学习能力,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情况。
问题六:兴趣优先or录取优先
在录取过程中,经常碰到有的考生在可以填报6个专业志愿的情况下,只选择填报1个或2个专业,而且放弃填报“专业服从调剂”。
这样的填报方式,对于考生而言符合个人对专业的兴趣,但从实际的录取情况来看,会有部分考生因未达到相应的录取分数而被退档。
因此,考生首先要了解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从经验看,进入征求志愿环节,对于分数较低的考生而言,仍然没有增加选择所谓的好学校或好专业的机会。所以,建议考生能够充分填报每一轮的院校志愿,填足专业志愿,同时能够选择填报专业服从志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退档的风险。
2避免志愿填报几大误区的策略
误区之一:咨询误区。考生家长咨询志愿填报时,往往都会问:“我能进你们学校的某某专业吗?”“请问我进你们学校有几成把握?”“你们学校的分数线是多少?”其实这些,在预录取结束前,招生人员都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策略:考生和家长这样提问不仅白白浪费咨询机会,有的还会产生误解,以致志愿填报失误。因此,考生家长提问时要注意方式,建议咨询时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如多用“什么”、“怎样”、“如何”,尽量避免使用“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
误区之二:填报的志愿没有梯度。例如,2009年第一批文科录取中复旦和人大投档线并列673分,如某考生A志愿填报了复旦,B志愿填人大,就没有一点梯度,其志愿资源就浪费了一
所高校。
策略:要合理布局、优化方案。绝对高分段考生填报A志愿特别要慎重;中分段考生要“稳”字当头,也可以退为进冲一冲,但5个平行志愿中至少要有三个层次的“梯度”;虽然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的低分段考生,可争取留在相对比较稳妥的高校,至少要有3个相对保守一点的志愿。
不少高校在专业录取过程中,往往不实行平行志愿,不同专业顺序会有分数级差,要特别注意“梯度”。
误区之三:误读信息,人云亦云。不少考生家长热衷于小道消息,或者错误理解填报规则、名次号等信息,导致填报志愿失败。
策略:全面掌握信息,知己知彼。建议从正规渠道了解公布的各项政策和各类信息,了解到位;在铺天盖地的招生信息中,建议遵循先横向寻找,再纵深挖掘的原则,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准确信息。
特别提醒的是,高考投档依据总分名次号。新高考选拔模式,前面一批录取完毕后按后面批次不同分支重核排序,考生名次号只是单个批次内的名次号,与2008年及以前的名次号(各批的累计名次号)完全不同。考生和家长在对照历年的高考名次号资料以及院校录取分数时,要特别注意新课改高考前后的区别。
误区之四:录取误区。实行“平行志愿”减低了考生填报的风险,但风险依然存在。现行的录取方案是高校招生计划数略小于投档数,投档比例一般为1:1.05。因此,有一定数量的考生被投档后有可能又被高校退档。
策略:退档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些考生一心向往热门专业,而又拒绝专业调剂,导致很多高分考生落榜;二是填了体检受限专业且专业不服从;三是忽视高校招生章程,有些高校在章程中会指明对某些专业有身高要求或男女生的招生比例,还有一些专业对外语口试、英语等单科成绩设定最低录取标准。
因此,为了尽量减小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在志愿表中“愿否调剂录取”一栏中要明确表示愿意专业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