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艺考同学看过来帮你解决民族声乐演唱难点!
今天就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民族声乐一些基本知识,供大家交流学习,也希望对那些准备艺考和对民族声乐感兴趣的同学们有帮助哦~
说到民族声乐,很容易想到家喻户晓的明星们,一口气就能说出十几个:李谷一、宋祖英、谭晶、张也......
怎么样?如果你的音乐梦想也是成为跟他们一样,登上春晚大舞台,那就先从基础做起,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民族声乐吧!
民族声乐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融字腔与声情为一体,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演唱理论和优点,不仅继承了传统曲艺的演唱精华,而且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
民族声乐在发声上有以下两种特点。
1、气息的运用
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美好动听的音色都必须由气息来支持,古人曾说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走中丹田”。
这些理论都说明了从古自今气息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当代的民族声乐也不例外。
总体来说,民族声乐演唱用气时要讲究“深”“通”“活”的原则,“深”指的是在呼吸时一定要吸到腰腹一带,能够保持在这一区域形成一种对抗力。气息吸的不深,很容易出现气息支持不上,声音“漂”而“白”。
“通”指的是在保证气息吸的足够深的前提下,放松胸、肩、颈等一切非发声的器官,使吸得深的气息在呼出时,不至于堵塞气流和音波。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讲学时提到“大马路小汽车”中的“大马路”,“小汽车”才能够畅通的行驶。
“活”指的是在具体的歌唱过程中,用气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达作品的。
2、共鸣腔体的把握
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中,又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共鸣腔体把握的好可以使声音变得音色明快、铿锵有力,在演唱中共鸣的腔体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腔体是头腔、口腔和胸腔。
头腔。头腔的共鸣是发音中的高音喇叭,它能使音色变的明快,富有金属声。头腔和口腔离的比较近,不但可以对字和语言进行快速加工,而且可以补充口腔共鸣的不足,从而美化音色使语言和声音统一起来,为演唱的“字正腔圆”创造条件。
口腔。口腔在演唱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身体这件乐器中,只有口腔中的声带是真正发声的,身体中除了声带之外,其地方不会真正出声。所以我们在演唱中,一定要让我们的喉先出声,从而带动其他腔体共同协作,这样才能发出十分顺畅、自然的声音。
胸腔。胸腔在我们的演唱中扮演的是一个低音喇叭的角色。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变得浑厚有力,具有穿透性。胸腔的共鸣正像是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得我们演唱的音色不论高音还是低音都是那么统一。缺少了胸腔共鸣,声音就会发虚,不够坚实。
总之,在演唱的过程中,喉起主动地作用,然后结合胸腔、头腔,互相配合,紧密协作,使歌唱表现更为生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中气息和共鸣腔体恰到好处的结合,体现了民族声乐发声的科学性。
说了这么多,考生仅凭自身的练习其实很难掌握到精髓,有的方法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正确与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进行错误的训练反而会适得其反,还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是针对包括美术、声乐、乐器、舞蹈、播音主持、编导等多个专业在内的艺术类考生参加高考的文化课百日冲刺专用教材。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目前支持的购买方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