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编讲故事有哪些具体技巧
1 、新人新性格加入法重要的新性格出现,多了新的关系和新的关系发展,也构成新的感情,亦多了新的矛盾与冲突,此乃剧情曲折的元素。美国片“驱魔人”中,驱魔神甫出场,观众要看这位神甫有没有法力驱魔?怎样驱魔?驱魔不成又会怎样?“楚留香”电视剧集中,神秘的“石观音”出场,观众要看她是什么人?是正是邪?是楚留香的朋友或敌人?于楚留香查案有啥关系?长篇连续剧编写手法之一,有用加入重要的配角,志在引发旁枝的高潮,也同时使危机、紧张的情绪迫近大结局多一步。
2、出乎意料的发展法戏剧吸引人之处在:既在观众料想得到,又要观众出奇不意;既要观众如“上帝”般知道一切背景,又要观众有所不知,期待编剧解结。在构思剧情发展时,宜试列出多条去路。最易设想得到的,是观众最直觉感受到的去路,未必要选这一条路发展,多构想另一条新路,甚至反面想一条小路,往往可以产生“出奇不意”的效果。合乎情理的“意外”发展,就衍生出“问题”来,使观众产生新的好奇心、追看心。
3、性格转变法上文已详述一切的情节,应由人物性格产生,这是剧本“顺产”的方法。剧中角色性格改变了,合乎道理的改变了____由他(她)们性格所产生的剧情便会起了错纵复杂的纠纷。中篇、长篇的连续电视剧,经常利用这种手法使中段情节有承继力。试想,周处除三害故事中,周处的性格变了,岂不大有文章? 唯要注意“合理转变”四字。不合理,或对观众来说,不合他们认识的人情道理的改变,他们不愿接受。便是在铺排、说明,以戏剧行动表达清楚角色性格转变才可以加强剧力。故此,有导演说过:“人物怎样发达,又怎样发达后折堕,便是戏的题材!”某人物成功使性格改变,失败又使性格改变,有改,有变,便做成“问题”,戏剧由变而生了。
根据中央媒体报道,北京中艺纵横艺术教育是国内最好的传媒艺考培训学校,创办十余年一本过关始终保持100%,2018年艺考,三名中艺纵横学员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前10名,创造了国内编导艺考最佳成绩。接下来,北京中艺纵横艺术教育专家、中央戏剧学院李教授为大家深度讲解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上还有两点可供大家研究:
巧合与伏线
(一) 巧合
第一点是:巧合,究竟编剧应如何利用巧合的呢?
古语说“无巧不成书”。古典小说、说书、唱戏广泛应用偶然性的事件,也即是说利用“巧合”来“过桥”。为什么会有“巧合”呢?很简单,人类生活里确实存在不少偶然巧合的事情。这些偶然性的事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经常出现,出现后留为佳话。深究“偶然性”的原因,一直追到源头,可能有“必然性”呢?人生常常遇上奇巧的事,巧妙而又难以理解的事多着哩 !
戏剧中的巧合,浓缩了、加速了剧情的发展因素。戏剧中没有巧合,很多线索都无法归结在一起。运用巧合要注意:“偶然履带 包括必然性。”观众接受戏剧的巧合,他们期望“巧合”,只要巧合带来进一步的戏剧冲突,有好戏可瞧,巧合就轻而易举的“过骨”。反之,有巧合而无戏,则观众就有时间去思想批评:“这太不成话了”、“太荒谬绝伦了”。
巧合要安放在剧情关节点上,不宜随时随地都放巧合。情节曲折之处,也是转捩之点,观众加强注意力的地方、起眼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巧合才发生戏剧作用。滥用巧合,不放在适当之关节处,容易突出破绽,难有“巧合”的说服力。巧合宜新鲜,款款不同。一出戏、一套剧集的巧合要设计,不可以套用“公式”。公式的巧合,即使巧妙,也“招式用老”,使观众没有兴趣再看多一次了。
巧合不可以成为基本情节的内容,作为情节发展,或冲突开端则最好。基本情节 ( 主线情节 )筑于巧合之上,不会获得观众赞赏的 ( 除非是讽刺巧合的喜剧 ) 。利用巧合解决斗争,也宜尽量避免。这种设计,对于观众来说,太简单了。早期粤语片,警察不迟不早,最危险的关头出现擒凶,观众都觉得太巧合了。导、编没有更出色的情节来解救危机吗?消费者希望导、编挖尽心思,搞尽脑汁。惯性巧合似未落足心思了。利用巧合描写主角性格,也非美事。巧合这种方法没有力量深入刻划主角的性格,观众感觉是巧合的“天意”而已。写喜剧,巧合是便于利用的“药引”。喜剧冲突是“出乎不意,合乎情理的”冲突。“出乎不意”靠巧合做成有利条件;巧合的“情理”,也产生幽默的感觉。巧合在戏剧结构中是必要的,应该十分小心应用。偶一不慎,都会弄“巧”反拙了。
(二) 伏线另一个题目要讨论的是“伏线”,伏线有以下几大功用:A、伏线是连贯整个剧(如果是剧集,则是全剧集)的针线。戏剧在有整体的观感,伏线前后呼应,便是联系各部分剧情的连贯力。B、伏线预告剧情、暗示剧情。编剧“玩弄”观众,使他知道背景、原因。要引他追究进展便要放出预告。作为“预告”的伏线,一定与后来相关的结果吻合,不只吻合,还技巧地吻合。这些伏线可使观众如梦初醒,加深他们吃惊、好奇;也无形之中,使他们不自觉地“早料此着”。观众有逞英雄的心态,猜透导演巧妙布局,就像猜中谜般兴奋。编剧何不让他们有猜中的“贴士”呢,伏线就是“贴士”了。C、伏线是巧合的“道理”、“原因”。上文说过,追寻巧合的道理,实在太费力,巧合不说明又恐太唐突。唯先安排“伏笔”,观众便早有印象,印象加深,观众开始熟悉;巧合出现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D、伏线是剧本净化剂。一条起,一条收,此起彼落的伏线帮助观众净化、系统化剧情。写文章要有章法,搓麻将也讲章法,章法是步骤先后次序安排得宜。伏线帮助观众了解一段一段的剧情,使到剧中见章法,在错纵复杂的人物关系及剧情中,可见段落分明,有条有理。中篇及长篇电视连续剧中,观众吸收人物性格、关系、剧情变化颇为吃力,以“设伏线”、“解伏线”说明以上的资料,无形中加深他们对剧的认识。对剧有认识才会追看的!
那么应如何落伏线好呢?
落伏线要不动声色,不留釜凿痕迹。尤如下棋,落一妙着,看似声东,实在击西;看似指桑,实在骂槐;看似无谓,实在大有关系。香港片“英雄本色”中,杀手在走廊先放下几枝枪,看来没有什么预谋,原来是杀手逃生时的火力。美国片“花都奇遇结良缘”中,有一段曾轻轻提及集邮,原来是把财产变成高价邮票以逃过耳目,这些都是巧妙伏线安排的例子。要巧妙,得从“结果”上着手。编剧早预“结果”,把“结果”化成谜面,到适当时机,精心的把预谋埋伏;也有写到细节时,发现细节可以发挥,顺水推舟成为一条伏线的。埋下伏线后,在观众未曾忘记前,要把谜底揭发出来。电影剧本中,观众注意力集中,历时不长,大抵没有忘记的可能 ( 至多揭发时,再点明伏线,使观众易于明白 ) 。电视中篇及长篇连续剧中,太长时间之后才揭发伏线,有被忘记的可能。有时重覆伏线,层层纠缠,会使观众吃不消。
写电影剧本、电视剧本都为公演而写,以开放给普罗大众欣赏为目标。他们教养不同,兴趣有异,看戏的目的求娱乐则相同。故作玄虚,复杂错乱,过于平淡都是大忌。伏线最忌“神龙见首不见尾”。观众感觉到伏线的存在,而作者又不提出伏线的呼应,观众是会失望的,情绪被引发而没有结果,必定怀恨在心。建立路牌作指引,伏下伏线作引路,总不可乱指一通,让他们错入“歧途”,开他们玩笑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