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考创作类笔试应对方案
创作类笔试分写作与绘画或音乐创作两种类型,考试内容不同,却都是为了考查考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我看来,文章其实是个人思想的文字表现。写作能力绝不是指单纯的语言能力,它更是个人思维能力、思想及智慧的体现。
影视创作类笔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情境编出一个故事或写出一份电影或电视剧的创意来;另一种是命题写作,包括命题小品写作或命题叙事散文写作。
对于导演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必须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来体现。在很多人看来,编故事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但要编出一个好故事却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考生们经常感到困惑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才算是好故事。事实上他们凭自己感觉编出来的很多令他们自己感动的故事,在考官看来却没有什么价值。
故事的好坏的确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些人的好故事也许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并没有价值。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但就考试来说,题目本身原本就包含着确定的评价标准。
一般说来,导演和戏剧影视类专业比较强调故事的可视性,也就是说他们希望考生提供的故事是有拍摄价值的,这其实是他们衡量考生水平的一个潜在标准。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一般采取命题写作的方式,要求考生在同一个命题下各自编写自己的故事,如《一把雨伞》《蜡烛》《我和同学》《妈妈》《镰刀、锄头和藏红花》《一只茶杯、一个下午和一个秘密》等。如果仅看题目,考生可以把它写成一篇散文或抒情性散文,但由于出这类题的是导演或戏剧文学专业,自然是希望考生能够编一个戏剧性强,而且最好是有拍摄价值的故事来。
中央戏剧学院的写作考试是要求考生进行命题散文写作或命题叙事散文写作。很显然,写一篇散文当然要比单纯编一个故事要困难些,因为散文更精致、更讲究意境、也更具美感,文学性也更强一些。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导演专业经常采取的考试方式是提供某种情境让考生编写故事或写一份故事创意,或者播一段电影或电视剧,让考生按照现有的人物关系把后面的故事编写出来。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故事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故事要有新意有内涵 故事要有新意,就是说故事中应该有些难以想象的情节。老套的故事是很难让考官感到满意的,譬如《妈妈》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都可能从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的角度来写,甚至不惜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单亲家庭,母亲艰难地把自己养大,供自己读书,这类情节也许可以写得很感人,但总让人觉得过于老套了。有一年我们也曾经出过类似的题目,结果很多考生编的故事都似曾相识,这就没有了新意,也很难让考官产生好感。
要把握住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故事的主体是人,所谓故事无非是把特定性格的人物及人物关系,放在特定的事件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描述,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情节。
故事精巧,情节曲折动人且合乎情理,有戏剧冲突,有悬念。所谓故事,本身就包含着某种非同寻常的意味,倘若生活总是按照我们预想的逻辑去发展,那就不会有故事发生,我们所说的故事经常是指那些非常态的、超出我们预想的事件。
曲折动人的故事才会打动人。戏剧冲突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所谓的戏剧冲突其实是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决定的。人们对故事的关注也是建立在对人物命运关注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产生悬念的根据和基础。
戏剧影视文学系曾经出过这样一道创意题,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情境写出一份包括主题定位、人物设计和故事大纲的剧本创意来。更能突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出人才。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是针对包括美术、声乐、乐器、舞蹈、播音主持、编导等多个专业在内的艺术类考生参加高考的文化课百日冲刺专用教材。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目前支持的购买方式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