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考试将会有哪些改变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关于延迟和取消部分专业艺考的新政策。消息一出,全社会哗然。一时间,2020年艺考生悲伤逆流成河。其实,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这届艺考生太难了,但是我们也要客观正确解读这些政策。专家分析指出,不少家长和学员对这些新政策存在明显的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国家和教育部门不再重视艺术类专业,艺考政策随意化
实际上:正是国家过于重视,才采取了这种迫不得已的权宜之策
关于疫情期间,教育部门出台的暂时性延迟或者取消艺考的新政策,不少家长和考生认为是国家不重视艺术类专业的体现,为了疫情防控,不惜牺牲艺考生的利益。
其实,国家对于艺术类专业不可谓不重视,2020年全国有115万艺术类考生,这一群体不可谓不庞大,国家的政策不可能过于随意化。由于艺术类考生期间流动性大、聚集性明显,因此有可能带来疫情扩散,取消部分专业校考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策,不代表未来对于艺考专业的削弱,这只是2020年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在教育部网站挂出的文章中,开篇第一段就指出了这一点“北京电影学院作为艺术类院校,必要进行学校考核”,可见,这样的政策哪怕对于高校而言,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对于2021届以及以后的考生,全面恢复艺考校考的常态化,也是必然的选择。
误区二:按照文化课录取后,2020届艺考生将和所有文化课考生竞争,从而优势弱化。
实际上:仅仅是从报考某一院校的艺考生中按照文化课择优录取。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高校不可能从全国所有的高中生中按照文化课录取。专家的理由有三个:首先,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在2019年高考报名时进行了“艺术类”和“普通文理”“普通报考”等等类别的区分,就是为了把艺术生单独区分开来;其次,中戏北电中传等院校的报名系统早就关闭,甚至中传等学校的初试(文史哲)都已经结束,这些院校的录取肯定会从报考者中择优录取,不可能篡改已有的规则,扩大选拔面,这样会造成考试的失序;再次,如果把所有的高三学生都纳入到其中,会滋生大量投机者,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也是教育决策者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实际上,传媒类艺考尤其是编导类考生按照文化课录取整体是比较公平的,根据全国最好的传媒艺考机构—北京中艺纵横艺术教育2019年艺考情况看,该机构2019年有5名学员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前10名,3名学员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业前10名,2名学员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前10名。这些学员具备一个共性,那就是文化课成绩较高,在专业拿证的基础上,最终都被录取。
误区三:所有的艺术类专业都会取消校考
实际上:仅仅部分专业取消,即使高校也没有最终确定哪些专业取消
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2020年所有的专业都会取消校考。其实,这在逻辑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从中戏和北电的声明中可以明确,一共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取消校考直接按照文化课录取,第二、部分专业调整考试方式,第三、部分专业调整合并拟考试内容。因此,这三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猜测,是编导类专业大概率将被取消校考而直接采用文化课录取的方式,比如电影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其实,即便这是事实,但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这些专业即便放在往年的校考中,最终录取的文化课也相对比较高,文化课较低者即便拿到专业合格证,也最终难以录取。因此,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公平合理的。
而对于部分拟调整合并考试内容的,北京电影学院声明中,有一句话值得重视,那就是“其他专业,目前北电并没有考虑好成熟的初筛办法,暂考虑继续采用集中校考的方式进行”。
其实对于高校而言,想要选拔出真正有实力的艺考生,唯一的科学合理的方式就是校考。因此,即便简化艺考程序,也比直接取消校考采用文化课录取要好一万倍。
误区四:视频网络初试和上传作品会极大影响考试公平性,作弊变得轻松
实际上:高校已经有所考虑,进入大学后也会复核,作弊后果严重。
一些学校已经明确,初试将采取上传作品,或者采用网络视频面试的方式进行。很多家长和考生因此担心,这样会滋生大量的作弊现象,毕竟不是和考官面对面,而是在不同的空间进行。
其实,高校已经有所考虑。比如,北京电影学院明确将采用自己的系统,并且做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从这些具体的要求看,已经做好了防止作弊的各种方式。
其实,进入高校后,还会在3个月之内进行专业复核,如果偏差大,后果将不堪设想,开除那也将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有作弊想法的艺考生就省省吧,还是把心思用在正路上比较好。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是针对包括美术、声乐、乐器、舞蹈、播音主持、编导等多个专业在内的艺术类考生参加高考的文化课百日冲刺专用教材。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目前支持的购买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