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诺贝尔奖包含哪些高考考点?多科大梳理!考生必看~
十一长假期间,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又开奖了,又到了全球万众瞩目的时刻!获得诺贝尔奖的都是顶级科学家,表彰的又是特别前沿的发现与突破,想想都忍不住关注了!这里特别要@高三同学们,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会结合诺贝尔奖出题,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综第36题以合成步骤少、产率高和操作简单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反应合成氧化白藜芦醇为基础,考查该功能物质的性质。万万没想到吧,忙着看书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时事新闻!
高考君结合2020年诺贝尔奖项和高考命题趋势,来跟大家深度整理2020年诺贝尔奖蕴含的考点。
2020诺贝尔文学奖&语文诗歌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
格丽克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16位女性获奖人,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格丽克从十多岁开始“就希望成为一个诗人”。她选择了诗,就像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诗就是全部,就是唯一。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因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繁花盛开的李树》
露易丝·格丽克
春天,从繁花盛开的李树黑枝条上
画眉鸟发出它例行的
存活的消息。这般幸福从何而来
如邻家女儿随意哼唱
却恰恰入调?整个下午她坐在
李树的半荫里,当和风
以花朵漫浸她无瑕的膝,微绿的白
和洁白,不留标记,不像
那果实,将在夏天的烈风里
刻上松散的暗斑。
高考语文对诗歌的考查由来依旧,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都是座上宾。
现代诗歌真题鉴赏1
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2019年天津卷)
你还在我身旁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成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案】
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
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
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值得一说的是,诗歌《你还在我身旁》是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杂志社微情书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戴畅。
这是一首送给母亲的朴质动人的小诗,作者是一位大东北可爱的孩子,这首诗是其在香港求学期间,独自度过春节时期发表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动人的小诗,一度被误传为其母已经过世的怀念之诗。实际却并非如此,这位幸福的母亲活得快乐健康。
这首诗歌2015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成公益广告,感动了很多读者、观众。
现代诗歌真题鉴赏2
2
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相关题目。(2000年全国卷)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 答案解析】 1.D
A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项是恰当的。
B项的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
C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项也不能作为选项。
D项,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C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通过句子中的“而”可以读出前后是“对比”,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2.D
A项是对本诗主题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
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
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D项之所以不恰当,因为“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古代诗歌考查鉴赏
2
综观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选材多元化。唐宋诗词依然占尽风情,古诗、乐府诗、元诗、明诗、清诗、清词亦小荷初露。名家名篇相对减少,以名家非名篇为主,兼有非名家作品。
第二,形式固定化。考查形式基本固定,以主观题、选择题为主,除个别试卷,大多都以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形式出现。
第三,考点细致化。考点分布广泛,试题切入角度小。在诗歌鉴赏的五个子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观点态度题较少见,考查重点落实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个方面。
诗歌鉴赏要关注唐诗宋词的名家非名篇,尤其宋诗的鉴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备考时,要做到“六要”,即要了解考试大纲、要明确设题方向、要洞悉得分要点、要掌握答题要领、要熟悉专业术语、要规范答题步骤。
高考常考诗歌类别有: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论道说理诗、思妇闺情诗、思乡怀人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等。
01 赠友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鉴赏时要关注送别诗中的时空意象和常见物象,如离别诗中常出现的“日暮”“斜阳”“月夜”“清晨”“暮钟”等表明时间的意象和“长亭”“南浦”“客舍”“曲江”“阳关”等表示地点的意象,以及“寒蝉”“杨柳”“浮云”“孤舟”“浊酒”等表离情别意的物象。艺术手法上常常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常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舍的离情、情深意长的感恩、孤寂惆怅的悲伤;或借诗一吐心中积愤、表明高风亮节的志向、传达真挚坦诚的勉励等。鉴赏时应注意所写之景的色调对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02 羁旅行役诗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无定,往往容易触景生情,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独处、清明踏青、暮春清秋、途穷日暮,自然而然会引发对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的感伤,触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常用的手法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羁旅行役诗大多具有感时生情、以景显情、用典含情等三个特点。
03 论道说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表达形式有借景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有即事说理,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托物说理,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哲理诗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常常借助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04 思妇闺情诗
思妇闺情诗主要有宫怨诗和闺怨诗两类。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汉乐府《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运用比喻写出了“君恩无常”;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05 思乡怀人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有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如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06 咏诗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这类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07 山水田园诗
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如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08 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情感上,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李商隐的《柳》;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如修睦注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09 边塞征战诗
内容上,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征战之苦,或抒发卫国豪情,或讽谏穷兵黩武。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如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臼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边塞诗,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宋代,尤其是南宋,边塞诗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其次,要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军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
2020诺贝尔奖&物化生
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影响面是非常大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的诺贝奖中的两个就与它有些联系。
一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 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二是,2020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基因组编辑工具 CRISPR的发现。
依据CRISPR 发展出的新工具用于快速检测病毒,效率可以达到几分钟检测一个样品,也 用到了新冠病毒检测中。因此对于它们产生的新的生物考查情境整理也比较重要。
况且 在2016江苏高考中也进行了考查:
(2016高考江苏卷)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 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 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答案】C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考点整理
1、丙肝病毒结构
丙肝病毒 HCV是一种RNA病毒,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整个病毒体呈球形,在核衣壳外包含有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膜上插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糖蛋白。
丙肝病毒模式图。丙肝病毒由RNA基因组和病毒包膜构成,包膜糖蛋白E1和E2暴露在表面。丙肝病毒的基因组编码了一个大型多蛋白,这个多蛋白最终被分割为多个结构和非结构蛋白丨原图: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翻译:odette
2、丙肝病毒如何入侵宿主细胞
病毒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胞吞)作用。但需要多种受体和辅助受体的参与,它们包括(图3):细胞表面的糖胺聚糖(GAG);CD81蛋白;B类I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CLDN)1、6和9等。另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可能促进病毒一开始与宿主细胞的附着。
图3 HCV感染宿主细胞所依赖的受体和辅助受体
3、 病毒RNA的转录、复制和翻译
一旦病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宿主细胞,其包被基因组RNA的核衣壳即释放到细胞质,然后脱去衣壳,暴露出基因组RNA。HCV的RNA接着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和复制。 由于HCV-RNA是正链RNA,因此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但其5'端没有帽子结构,故是通过核糖体内部进入的方式识别起始密码子的。
其翻译一开始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的,但很快在N端最先翻译出的信号肽引导下定位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翻译。翻译出的是一个多聚蛋白,后经病毒蛋白酶和宿主细胞的蛋白酶的联合作用,切割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NS5B作为RNA复制酶释放出来以后,即开始催化HCV-RNA的复制。复制先形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作为模板得到新的正链基因组RNA。
HCV的生活史
4. 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和释放
复制产生的新的基因组RNA与各种结构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包装成新的病毒,经胞吐的方式离开“现任宿主细胞”,再去感染“后任”宿主细胞。
5、如何治疗
对HCV而言,其致病机理并不复杂,那就是永不停息地繁殖。繁殖的关键一步在于给子代病毒制备出一套遗传物质(RNA),RNA的制造需四种原料,分别为ATP、GTP、CTP和UTP,然后在一种被称为RNA聚合酶的帮助下完成。
如能找到一种理想的原料类似物,该物质在HCV制造下一代RNA时“蒙骗”过RNA聚合酶并“以假乱真”地代替正常原料掺入,一旦操作成功则可导致RNA制造的失败,HCV就丧失繁殖能力,好似 “绝育” 一般,疾病自然得以治疗。这一策略可称为 “移花接木”, 开发出的药物被称为核苷酸类似物。
索非亚和索非布韦(图片来自拉斯克奖网站)
索非亚经过两年努力,最终于2007年发现了PSI-7977。临床试验显示PSI-7977具有理想的吸收效果,并且能在肝脏中代谢出PSI-6130以发挥疗效。进一步大规模临床实验发现,PSI-7977联合干扰素和病毒唑,或只联合病毒唑进行12周治疗,丙肝患者可达到治愈效果。该分子命名为索非布韦(sofosbuvir,也有翻译为索福布韦等其他名字)
2011 年开始,直接抗病毒治疗药物(DAAs)的研发取得飞跃进展。拉维达韦(RDV) 针对 HCV NS5A 靶点的泛基因型DAAs,II/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拉维达韦/达诺瑞韦(RDV/DNV)12 周治疗方案治疗基因 1、2、3 及6型的治愈率可达 97%,其中基因4型的治愈率可达95%,基因1a型患者的治愈率最高达99%。
然而丙肝病毒并不仅仅在单方面影响肝脏健康,单一药物更是难以抑制病毒发展。而效果更好的组合疗法,可以通过2-3种机理不同的药物全方位消灭丙肝病毒,治愈率最高可达100%。丙肝从此走上完全治愈的道路。
诺贝尔物理学奖考点整理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黑洞相关的研究,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彭罗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对“发现黑洞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以及德国天体物理学家根泽尔(Reinhard Genzel)和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盖兹(Andrea Ghez),表彰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致密天体”(大约为400万太阳质量的黑洞)。
Roger Penrose证明了,在大质量天体塌缩成黑洞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点,所有的塌缩物质在这个点之后不再存在路径。用几何的语言来说,这是几何上的奇点。而在普通的人看来,这是毁灭之点,因为越是靠近这个点,引力产生的拉扯力越大,最终归于毁灭。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这个点上,所有的物理学定律不再适用。霍金后来与彭罗斯一道将奇点的存在性证明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况,包括早期宇宙。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
在过去的十年中,她的团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银河中心小组一直在收集和发布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们银河系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其质量比太阳大300万倍。这些测量结果可以对广义相对论进行检验。高考考点中,有关天体物理的常考考点有哪些呢?
(一) 万有引力与重力
(二)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法(两条基本思路的应用)
(三)人造卫星轨道问题
2.同步卫星轨道和周期特点
(1)周期一定
(2)运行方向一定
(3)角速度一定
(4)轨道高度固定不变
(5)向心加速度一定
(6)环绕速率一定
(7)轨道平面一定
(四)变轨问题
(1)当v增大时,所需向心力增大,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但卫星一旦进入新的轨道运行,与原轨道相比运行速度要减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
(2)当v减小时,所需向心力减小,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同样会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小,但卫星一旦进入新的轨道运行,与原轨道相比运行速度将增大,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
(五)双星问题
(六)天体的追及问题
距最远时满足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π的奇数倍.在处理有关地球表面赤道上物体的追及问题时,要根据地球上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
2020诺贝尔奖&政治
政治相关知识点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①引导大胆质疑,激发创造意向
②呵护自由幻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③强化科学探究,训练创造性行为
④鼓励另辟蹊径,养成创造性人格
2020诺贝尔奖&女性力量
10月7日,两位女性科学家荣获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外媒盘点了近年来获得诺奖的女性,认为女性获奖的趋势将让更多女性在科学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专家说,盖兹代表了当前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将让更多女性在科学领域发挥核心作用。高校越来越鼓励女性学习科学和技术专业,随着这一领域的女性人数增加,取得真正科学突破的女性人数也在增加。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实验粒子天体物理学教授阿里尔·戈贝尔说,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今年协助诺贝尔奖委员会工作的戈贝尔说:“我认为,在物理学领域,从事顶尖科学工作的女性数量以及在名校担任教授的女性数量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诺贝尔奖也不例外。”
截至2019年,诺贝尔奖仅54次颁给女性。而自1901年该奖颁发以来,共有923位个人和27个组织获得这一殊荣。
百年诺贝尔奖给我们的启示
从科学家个体的角度,想要做出诺奖级的成果并最终获奖,他应该具备以下品质:具备严谨的逻辑;不放弃细小的发现;与团队精诚合作;对未知充满热情;有着明确的目标;不畏权威、坚持真理;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和崇高的品德。当然,健康的体魄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整个科研体制的角度,要想营造出诺奖成果频出的科研环境,需要容忍叛逆精神,需要充分的合作与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需要改善“标准答案”式的教育思维,需要鼓励有初步成果的年轻人继续在科研上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