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画外:如何在艺术校考中脱颖而出?
2016年1月15日,北京美术统考成绩已出,各所院校的校考安排也陆续公布,接下来一个月里,艺考生们将迎来忙碌的校考。
在准备校考的时候,很多考生可能做的最多的准备是画、画、画,力图在短期内再将个人的绘画功力提高一个台阶,以期在校考中取得好成绩。然而——
校考真的只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就能顺利通过了吗?
以上是网上流传的某高校的校考阅卷现场图,虽然看起来不甚严谨,但在考卷繁多的校考中,考生的考卷都是通过这种“扫雷法”评选出来的。在这样的阅卷方式中,“比较”是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做法。那么,在阅卷老师一眼扫过去一大片的试卷中,如何让自己的画作吸引老师的眼球,驻足察看呢?无非两种办法,要么特别烂,要么特别好。特别烂不用多说,那什么样的试卷才能称得上“特别好”?
上题是2015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的校考考试题目。题目设置三大块,不是太复杂,但看考题不难发现,除了素描特别考查绘画功底,另外两题给的主题都很简洁,在考查功底的同时非常考验考生的理解和表现手法,也就是常说的“创意”。在图中速写题的三幅作品中,第三幅既表现了考生深厚的功底和丰富多样的绘画技巧,也展现了考生绝妙的“创意”,因此在众多“常规”作品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该项的第一名。
艺术的“好”与“烂”是很难鉴定的,但在考试过程中,一幅优秀的作品还是能够通过考生的不同解读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因此,不是画得越写实越好,具体要看题目的表达类型,比如2015年央美的“棒棒糖”考题,仅是写实是不够的,更有众多高校喜欢采用的情绪和思想表达类题目,如果没有一定的创作思维和创作表现力,这些题目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位画功了得的考生的“致命伤”。
北宋皇帝赵佶,一生放纵不羁爱书画,尤其注重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有一次考试,他出了这样一道考题——“深山藏古寺”,让考生依题作画。考生拿到考题后,都觉得不难,有的在山腰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但最终,宋徽宗却将下图这幅画选为了“佳作”。
画作内容简单,只有一隅山水、一条羊肠小道和一个挑水的和尚,但其高明之处是把考题的“藏”字表现得含蓄深邃:羊肠小道通往山之深处,既有和尚,那么寺庙定是“藏”在这深山之中;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古寺不在画中,却在画中,如此巧妙的立意,实在是令人叹服。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不分家。用今日的话来说,即画不仅仅是画,还要如诗歌一般,要有或深邃或纯粹的“想法”,要有妙趣,要有意境,要有思想,这是画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之于匠者的区别。而这些“妙趣”“意境”和“思想”的画外之物,则要有广泛的阅读,多样的表现手法,渊博的知识做支撑,才能做到“烘云托月”“妙趣横生”“另有深意”“耐人寻味”的高阶段艺术境界,而不是一直流于表面的苍白表达。
在校考中,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校考评卷中,对画作的画上功夫和画里表达的要求从来都不是割裂开来的。一幅好的画作,包含了表现切题、立意新颖、创作手法多样协调、表现语言丰富、风格鲜明、画面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在承担展现考生绘画功力的同时,承担了展现考生活跃的创作思维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的作用,也就是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是否过关。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吸收多方面知识,才能让个人艺术创作达到垂云之境。
[FS:PAGE]
因此,不管是因为考试需要,还是未来的艺术生涯需求,积极提高语文素养,学会运用巧妙的表现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审题和立意,注重个人文化素养提升,积累渊博的知识,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拓展、灵感激发、思想表达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艺考必备文化课提分宝典》艺考生文化课冲刺用书,帮你顺利突破480分!
关注中国艺考网(官网)
微信获取更多艺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