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何时不再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和延伸
春节刚过临到开学的数天,是各大“独招”美术院校招生工作开忙的时间,自己的招场要开,还要为借场给全国各地兄弟院校而忙。所谓“独招”,是因为相对于春节前各省一般先有的一场声势更浩大的“统考”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忙”,在我看来仅是有点着眼于“参与人数”的言过其实,就像公众从媒体看到的酷似“春运车站”的考场图像,无论“统、独”,需要的也仅仅是考场监考工作人员的“人数”,其他包括出题、评卷、张榜等的一切只需要“有条不紊,平安无事;机械重复,按部就班”而已。
这样的场景,对于人文艺术专业而言,真的有点奇特甚或讽刺。据我所知,原来“统、独”两场开的招生政策,本来也就是所谓“为考生着想”的权宜之计,因为原来凡艺术院校都“独招”的,如此到扩招、艺术院校处处开花的时候,有的考生即使只顾着本省考下来,可能也得十数场,劳生、伤财,意见大,管理部门于是借鉴文化高考的制度做出“统考”安排。但是,既然有所谓“全国几大美院”之称,人家也是有点尊严(积累)的吧,好,等统考过线这些“合格艺术人才”出来,再给你们“独招”,这就够面子了。另一方面,从各大美院主政者们最后在考场里“出招”的情况看,他们一直口头上“说着的”本院水平更高、对考生要求更高、考查的标准更不同等等,基本也可以说是出于面子——大家都埋头画着头像、身段儿速写、水果鲜花什么的凭咋的就说你高你优你特别呢?
这样两场开政策经历有年后,专业界有人多少有过一些“区别开来”、“别开生面”的寄托——比如一直在美院里从事基础教学的本人。在这样的资讯年代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按理说很容易知道“中外有别”,更应该知道历史以来也要“自己有别”,因为仅仅检索教师队伍,比较于几十年前,留学归国入伍的教师占比已经大大提升,这样“知道点洋墨水”、“喝过洋墨水”的教师队伍,真的甘愿接受“忽悠”考生的考试和通过“忽悠考试”招进来的考生?
说到“忽悠”,真是说不清到底是考别人的人爱忽悠还是被考的人容易被忽悠。关于这点,我在美院常常面对由“考生”身份转变成“学子”第一步踏进艺术课堂的人,是深有体察的。在关于艺术学习这一点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相对于他们已经飞逝了很多时光的珍贵青春期,我常跟他们直接地说,我觉得他们是可惜乃至可悲的:在有恰当艺考制度、内涵的国家,这个年龄段的艺术考生,已经在学着如何做艺术项目、如何寻找有效的艺术途径实现想法和理想、如何理解艺术的社会作用和解决现实问题等路上走了一段青春期,这样地必然走在艺术知识、形态、理念铺就的多彩道路上故而必然造就因不同个性、爱好产生的成长和收获,艺术的未来因此而可期不同;而我所面对的很多人,却在千篇一律地画着石膏像、人像儿,在重复性体力劳动中挥霍掉初、高中艺术学习的难得光阴!这到底是爱被忽悠还是不知道被忽悠呢?更为值得省思的一点还在于:艺考的考前学习、培训在漫长的机械重复学习过程中,由此产生的无聊感、无须自主学习体会成为考生身体里深入骨髓的惰性和毫无乐趣、死记硬磨的学习压抑感需要反弹发泄,于是考生进得大学,跟随大学制度的松懈轻松地再一次进行“大学就是混混”的青春挥霍。
关于教育,在我们这里常常被简单、大线条地理解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阵势。有趣的是,艺术又常常被简单理解为其乃深藏着“素质教育”的丰厚资源。可是,若仅仅考察轰轰烈烈、千军万马的艺考场景,这样的认知却是站不住脚且略带讽刺的:好吧,如果说艺术“统考”是“应试考”,是为了应对全国人山人海的艺术考生及多样性需求的刀切、易行,则艺术“独招”总该来一场真刀真枪的“素质考”吧?全世界名校的“单考”不正就这么干的吗?可是,非也,基本[FS:PAGE]一模一样!为什么考生要重复同样的考式、内容?为什么不直接将“统考”成绩计入而“独招”另辟生面考查考生的艺术素质?
其实,相对于文化高考这场“应试考”,即使是艺术“统考”也应该是“素质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整个艺考干脆就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和延伸。甚至再大而言之,艺术教育、考试都不能用简单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分类、思维来讨论,因为艺术、艺术教育是关于生活、人生、人性、个性的学问和作为,它是具体而有感的,它是由人的随时随地际遇而生发、存在的,很难想象一个艺术考生在整个备考历程中停留于表面、概念的重复中而不与人类艺术的知识、历史和国家的当代现实生活发生个人体验或逻辑联系。任何认为它可以被机械、大而概之、一个内容一样标准地容易考查和学习的人,都在无意间或故作不知地违背艺术教育的铁律。
所谓“考试是一根指挥棒”,“艺考”也是这样,美术院校如何考试,必将直接指引中学艺术教育的方向和作为,要让初、高中的艺术学习转“忽悠青春”之可惜为珍惜,必须改变目前的“易考”状态,让艺术更“难考”一些:有趣、有人性、有生活,引导初、高中艺术教育回归于尊敬艺术史知识和尊重学生的艺术体验、想法这些基本点。也许,暂时还不能要求我们的考生像法国历年“高考”的文、理、艺考生那样,去论述“艺术家的目的只是娱乐吗”、“文化能否成为普遍价值的载体”、“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艺术是否可能避免(不要)规则”、“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艺术家是不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等等这样的宏达问题,但引导他们在学习艺术的历程中思考“为什么学习艺术”、“学习艺术为什么”至而具体地指引自己想想“怎么学习艺术”,这是艺术教育应然之作为。
《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是目前唯一一套艺术生文化课专用复习教材!
关注中国艺考网(官网)
微信获取更多艺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