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4艺考新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文艺事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艺术生力军的挖掘和栽培。推进艺考改革不仅关系艺术人才选拔培养、关乎教育公平,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深远而重大。
自1952年,我国通过高考开展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对国家形象塑造,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稳步发展,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段时期以来因艺术院校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艺考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甚至被误作为高考“捷径”,更催生了艺考考前培训的应试“套路”,使得高校艺考招生环境乱像丛生。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202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定位布局、考试评价、录取办法、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对艺考招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任务。这是国家首次针对艺术类专业考试发布的纲领性、指导性意见,从国家层面对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进行顶层设计。艺考改革自此开始推进,到2024年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省级统考与校考的关系以及短期效果与长远质量的关系一直是艺术人才选拔过程中统筹兼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21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随着艺考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各地各校将会有效兼顾上述三对关系,推进构建更高质量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方面取得积极效果。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60余万考生在全国300多所艺术招生院校间奔波赴考,很多院校校考分为一试、二试、三试,家长、考生和社会考试成本高,且因院校之间选拔标准不一,录取时只能采用顺序志愿,艺考生的志愿录取匹配率低。高成本投入的考试与低录取机会的艺考,在人才选拔的效率和公平上都存在较大缺陷。《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艺术类省级统考,2024年基本实现省级统考全覆盖,采用统考专业平行志愿录取的措施,将极大地提升艺考选拔效率,也有效增强了艺考本身的公平性。
二、省级统考与校考的关系
省级统考和校考结合形成艺术人才选拔的有机整体,兼顾了艺术教育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增强省级统考的规范性、科学性,提升考试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选拔需求,实现了高等艺术教育的统一入学选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艺术教育共性基础的部分,而少数校考院校和校考专业的更精细化、多元化的选拔,解决了艺术教育中特殊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在保障艺术类招生考试公平的同时,兼顾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短期效果与长远质量的关系
少数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对考生艺术天赋、基本功及专业技能有更高要求,可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由高校自行组织与其自身定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宜的校考,要求设考的专业高校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加强对考生文化综合素质的考查,进一步提高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标准。这从根本上优化了校考生源生态,校考考生群体从爱好专业但文化成绩相对较弱向学习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达到大学基本要求且热爱专业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对于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导向作用。较强学习能力和较高文化素养是艺术人才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创新性培养的重要基础。
2021年以来,教育部已组织了多次艺术类省级统考相关工作规范培训,其他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更多行业领域专家将参与到艺考工作实践中,为我国艺术人才选拔出谋献策。让我们共同期待艺考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选拔培养更多心怀梦想、才学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中央美术学院 苏新平)
近日,教育部对2024年艺考工作进行部署,深入落实2021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体现了艺考工作的新思维和新气象。
一是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推进分类考试,提升艺考质量。2024年艺考工作将艺考院校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招生的院校,另一类是少部分继续保留校考的高水平艺术院校。与之前相比,具有校考资格的院校范围大大缩减,仅限于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院校相关专业。这体现了通过分类指导对艺考进行分类分层的管理思路,将有效遏制部分低水平艺考所造成的乱象,防止学生把艺考作为绕过文化课成绩实现升学的“捷径”。因为这条“捷径”既不符合艺术规律,也扰乱了升学考试的公正与公平。正本清源的同时,也为高水平艺术院校的校考营造了一个更为有利和有效的环境,能够更聚焦优秀艺术人才的选拔。
二是建立艺考标准规范,推进省级统考,构建科学规范的艺考体系。2024年艺考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的全覆盖。此前已经有不少省份开展了舞蹈类专业统一考试,但在考试规则和标准规范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省级统考的工作规范,建立了相对统一的艺考标准,将有效促进舞蹈艺考更加科学有序进行。舞蹈类省级统考充分考虑了规范性和通用性,针对舞种、考试科目设置、评价内容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并且在省级统考平台上将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和流行舞蹈5个专业完全打通进行,大大减轻了考试组织和考生备考负担。当然相关规范也为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院留出了细化空间,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再进行更具体的设计和要求。
三是严格选拔要求,坚持标本兼治,倡导专业与文化并重的艺术人才培养方向。2024年艺考工作还体现了一个重大导向,即逐步提高对艺考的高考文化成绩要求。无论是通过省级统考还是校考进行招生的院校,都提升了高考文化成绩的门槛。很多人将其解读为扭转“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但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专业与文化并重”。因此需要标本兼治,既重专业也重文化。在引导提升艺考文化要求的同时,为高水平艺术院校的校考留下了选拔艺术类拔尖人才的破格机制,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总之,2024年艺考工作体现了新思维与新气象,通过实践的检验、磨合与调整,将对艺考未来的发展和艺术教育本身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京舞蹈学院 许锐)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中华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从1963年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筚路蓝缕艰难开创,至今已走过整整一个甲子。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断向前,高等书法教育抓住历史机遇,蓬勃发展,代代学人踵事增华,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如今全国高校的书法专业学科已若万山红遍。
但是,长期以来,书法教学和人才选拔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中学科定位不够清晰、专业性有待加强,专业考试组织不够规范,选拔的公平性、科学性有待加强,命题范围不够合理、导向性亟须加强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围绕专业基本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命题规范性,评分标准性,考核结果适用范围,回应历史使命、时代发展所需,书法专业学科的发展,对人才选拔质量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4年书法省级统考直面以往高等书法教育发展所出现的若干问题,从源头出发,以用好书法省级统考这根指挥棒,有效推动专业人才选拔工作的高质量落地,意义深远。
其一、兼顾文化性与艺术性,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青年一代能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成为具有中国精神的优秀人才。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已从规模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忘书法学科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人才培养定位应更加高远,学科专业布局应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质量应不断提高。
2024年书法省级统考以书法学习的传统方法为依据,设置书法临摹与书法创作两个考试科目来考查考生艺术实践的临摹与理解化用能力。将书法临摹考查范围设为历代经典书法碑帖,书法创作科目考查范围设为历代经典诗文,旨在引导考生对书法史常识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对古代文学素养的重视。从专业性的角度,以篆书命题创作来兼顾考查古文字常识(书法基础教育教材中均有涉及),从楷书、隶书、行书中选择一种书体创作,皆旨在对书法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强调。
其二、强化规范性,兼顾自主性,适应区域教育水平和层次差异性,有利于教育考试的公平。当前,全国招收书法类本科、大专的学校约200所,其中教育部批准设立书法学专业本科的高校152所。鉴于东西南北地域间书法教育水平的现实差异,各高校人才培养层次、需求的不同,书法专业省级统考强调考试各环节的规范,在命题环节给予一定的宽泛,有利于避免书法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发展,也强调和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其三、强调专业基础的全面性,有利于书法学专业学科的生态优化。在对现有全国书法专业统考和校考总体情况作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2024年书法省级统考努力导引专业招生考试走向公平、规范、权威与科学;另一方面,也兼顾难易适中,体现书法专业招生考试的全面性与专业性,进而推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专业生态的不断优化。(中国美术学院 沈浩)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招生考试是戏曲人才培养的起点,对于繁荣发展戏曲事业意义重大。2024年艺考根据戏曲类专业人才选拔培养特点和戏曲类专业招生的情况,采取省际联考的组考方式。这是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戏曲类本科专业招生高校共同组织实施,考试成绩用于戏曲类本科专业在各省(区、市)的招生录取。目的是构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戏曲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着力选拔培养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突出专业能力的德艺双馨拔尖戏曲人才。
在我看来,推行戏曲类省际联考,其意义主要有四点:
有利于提高戏曲类专业招生考试的规范化水平。考试组织是戏曲类省际联考的关键环节,加强戏曲专业的科学选才和规范招生,更加适合戏曲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完善戏曲类省际联考的各项工作,对戏曲类专业招生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与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将为全国戏曲学校未来的教学内容提供引导,促使戏曲学校丰富教学内容,填补教学空白,提升教学质量。由不同高校和戏曲院团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考试专家组,对全国同一个戏曲剧种的学生开展集中考试,通过建立统一的评分标准,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公平性。
有利于完善戏曲人才选拔评价体系。由过去的各个戏曲高校分别组织校考,改为由十几所戏曲高校跨省联合组织考试,汇集全国戏曲高校和戏曲院团的专家学者,扩大考评人员遴选范围。优化考评人员组成结构,逐步增加考评人员人数,组建戏曲类省际联考专家库,逐步实现全国戏曲行业专家库的共建共享。严格落实考生、评委、考场随机编排的“三随机”工作机制,在戏曲类省际联考前,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委,组成戏曲类不同专业的评委组,打破了校考中由一个高校教师为主体的评委局面,客观上形成更加完善的戏曲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有利于提升戏曲人才的综合素质。受身体成长规律限制,戏曲学生需要从少年时期开始强度较大的基本功训练,同时兼顾文化课程的学习。联考相关省份和高校充分考虑戏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联考方案。通过“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成绩,在重视专业素质的同时逐步提升戏曲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
有利于减轻考生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之前,考生需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全国各地参加不同戏曲高校的招生考试,多方奔波,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戏曲类省际联考将报考相同专业(剧种)考生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考试,全国所有戏曲高校认同考试成绩,由考生自愿报名选择喜爱的学校,可以减轻考生家庭奔赴多个考场的经济负担,减少家长陪同考生转战不同学校考试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付出。另外,还可以避免考生因校考时间冲突而无法同时参加不同高校招生考试的问题。
做好戏曲类省际联工作,需要全国戏曲高校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戏曲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日臻完善戏曲人才选拔机制。(中国戏曲学院 冉常建)
艺考招生工作是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起点。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吹响了艺考招生改革的号角。今年备受关注的全新艺术类省级统考即将开始,百万考生将接受艺考新形态、新标准的全面考核。
播音与主持类作为六个省级统考科类之一,每年报考人数近10万。对于播音主持人才选拔来讲,省级统考是考生进入高校相关专业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学习播音与主持类专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潜能,解决的是“普遍性”的问题;高校校考主要考察考生的特色、专长、个性,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优中选优,解决的是“特殊性”的问题。即将实施的省级统考方案从考试科目的设计、考试内容的选取、考务组织的管理以及评分等级划分标准几个方面,对播音主持人才选拔进行了详尽规划,充分体现了省级统考的专业性、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对于考生来讲,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省级统考政策传递出三个重要信息。
一是重在选材。省级统考的核心目的是选拔可以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优质苗子,并不是挑选播音员主持人,也就是选“材料”,不选“成品”。因此其不是以一个成熟播音员主持人的技能标准进行评价考核,而是从语言的核心能力、传媒的基本素养、未来的从业潜力三个维度进行考核,更强调考生的可塑性和成长性。基于此,考试的目的不是把考生难倒,而是让考生有充分的发挥展示空间,其难易程度与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匹配、心智发育相协调。考试更多关注的是考生“能”而不是“会”,考生大可不必焦虑自己“会不会”播音主持,是考官通过考试发现你未来“能会”,值得培养。
二是功在平时。考试内容主要围绕中小学语文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展开,既包括古诗文及现代文学作品,又涉及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这实际上是希望考生把功夫用在平时,将日常的学习变成广义的考前准备。一方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精神,引导大家加强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和理解;一方面关照现实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既读圣贤书,也闻窗外事。如果同学们每一次课文朗读都是一次走心的艺术创作,每一篇议论文写作都可以变为深入思考后的侃侃而谈,每一次听到的新闻都能自觉对照自己的语言表达,每一条看到的消息都能引发强烈的分享愿望,那么不仅语言感觉会不断得到滋养,日常学习也会更有成效,艺考和高考就能相互促进,实现双向奔赴。
三是贵在积累。很多考生习惯把希望寄托于考前集训、强化,突击练习、强行记忆,但到了考试时却不会“说”只会“背”,表达模式化、思维套路化,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和特色,流于大同。语言的锤炼、语感的积累、思维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播音主持的学习要融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处处是学问,点滴积累、方成大海。目前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省级统考全部采用现场抽题,取消了自备内容,这不仅减轻了考生的备考负担,也给生活中注重积累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施展空间,让大家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言为心声。如果考生平时关注语言学习,学好语文课、关心身边事,善于观察思考、乐于交流沟通,就可以从容应考,不用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经费单独学习专业,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文化课学习,满足高考对艺考生文化成绩提升的要求。
省级统考是播音主持人才选拔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全媒体时代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业务素质过硬,更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播音主持要在文化浸润中学,在观察思考中悟,在沟通交流中练,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孜孜不倦,才能在考试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中国传媒大学 喻梅)
每年进入11月,全国各地的艺术类考生都会率先进入备考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重要组成——艺术类省级专业统考。和往年相比,2024届艺考生马上要参加的艺术类省级统考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亮点,是“艺考新政”落地后的首次“新艺考”。
长期以来,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考生和家长存在功利化、走捷径倾向,另一方面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为了治理艺考乱象,进一步科学公平选拔艺术类人才,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24年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类专业招考工作,加大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力度,构建更加符合新时代艺术类人才选拔与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4年高考时全面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艺术类专业分类评价方式。这一评价成效将在2023年年底前进行的省级统考中得到率先检验。
“新艺考”做到“全国一盘棋”,实现统考项目基本全覆盖
在“新艺考”模式中,省级统考包括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六个类别。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专业统考,体现这一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两年来教育部会同各地专家仔细打磨每个类别每个考试科目的内容设定与具体要求,并且形成全国一致的基本规范,有力促进了考试公平。
与以往“各自为政”的省级专业统考相比,“新艺考”统一规范了各类别的考试科目、每个科目的满分分值,并设定每个类别的满分总分均为300分。这一举措突出了统考“统”的价值,使得各类别艺术类人才的基本素养具备一定可比性,有利于引导艺考生从容开展有效的专业训练,也有利于增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布局的科学判断。
“新艺考”在成绩应用上突出强调了对文化成绩的重视
“新艺考”中,省级统考成绩将作为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录取的依据之一。而在以往各省的综合成绩折算办法中,文化成绩占比都相对较低,客观上滋生了一些文化学习比较薄弱的考生把报考艺术类作为“升学捷径”的盲目冲动。2024年起,将逐步提高艺考考生文化成绩占比,超过50%。这一规定遏制了临时突击训练专业能力的功利性短视思维,有助于引导艺考生既要重视专业训练,更要重视文化学习,为总体提升艺术类人才的综合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对于普通院校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将与其他普通类专业一样,直接依据高考总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按志愿择优录取。这一调整符合艺术类人才选拔与培养需要,有效防范了把艺术类专业统考当作变相进名校的“跳板”现象。报考与专业技能关联度不密切的艺术类专业,考生应当具备更加扎实的文化基础,将来在相关专业学习中才能更有底气脱颖而出。
“新艺考”积极服务于艺术类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
“新艺考”中,少数高水平艺术院校的少数专业仍然可组织校考选拔。但是,考生必须要注意,省级统考成绩合格是取得相关校考资格的基础要求,统考成绩不佳者基本无缘校考胜出。对于极少数省级专业统考和校考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确有突出禀赋,但文化成绩稍逊的考生,允许高校设置相应的破格录取机制,选拔艺术方面的“偏才怪才”。可以说,入门条件的提高,释放出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同样重文化”的信号,目的在于促使艺术类专业人才选拔更科学、更公平,彰显的是国家对高质量艺术人才“德艺双馨”的期望。(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刘玉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考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作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桥梁,涉及学生、家长、教师、中学、大学等各方利益,是关系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举国大考,历来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以下简称“艺考”)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做好艺考招生工作,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省级统考,严格规范高校校考,加强考评人员管理,提高文化成绩要求,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艺考改革工作,各省也陆续出台相应实施方案,从体制机制上对艺考工作进行系统性完善。总体目标是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统考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艺考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2024年艺考工作即将开始,较往年相比,将呈现诸多新特点。
注重强化专业省统考
从2024年起,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将实现全覆盖,多措并举着力提升考试公平公正。面试评分探索实施“考评分离”,采取先录像后评分,随机分组评阅,有效杜绝“人情分”。对艺术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艺术类专业不再组织专业考试,直接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建立艺术类专业考评人员信息库,扩大考评人员遴选范围。
注重进一步增强考生文化素养
有研究表明,“艺考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部分考生和家长将艺考作为升学的捷径。近些年,许多学生报考动机从过去的对艺术的热爱转变成通过艺考“鲤鱼跳龙门”。实际上艺术行业不仅仅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更需要扎实的文化素质。艺术类专业的内涵发展,需要具有扎实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的艺术人才。只有文化素养深厚、综合素质高的考生,才能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本轮艺考改革适度提高考生文化成绩要求,有利于帮助考生更加理性地选择个人发展方向。
注重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艺考工作将推动高校进一步明晰人才选拔培养定位,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构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着力选拔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同时,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综合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优化艺术专业设置,合理安排招生计划。
注重减轻考生负担
艺考季,许多考生参加校考,少则三五所,多则十多所,期盼着“东方不亮西方亮”,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去考试的路上。2024年艺考工作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控制校考的高校及专业范围。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引导高校不再盲目组织校考,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降低考生的考试焦虑。
艺考工作担负着选拔艺术人才的重任,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协力助推。做好艺考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提高选拔质量、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公平公正。期待更多真正热爱艺术、确有培养潜力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袁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