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一直被认为是高考的一条捷径,所谓“低分上名校”,至少“低分上本科”。
“综合分”排名一出,无数艺术生哀叹,新政不公!艺术生以后没有出路了!我们国家以后选不出有艺术天赋的人才了!
本篇文章要讨论的话题,和艺术生今后是否还要学艺术,艺术以后还是不是一条高考捷径,息息相关,希望能给广大家长和同学们一些借鉴和参考。
2024年以前的艺考,全国各自为政,比较复杂,2024年以后,就十分简单了,全国只有两种考试:校考和统考(注意不是“联考”)。
简单理解:艺术类全国也要统一考试,这就是统考。但有个别特别好的院校,认为你们招的人水平不行,我们要自己招。这就是校考。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走统考;专业特别好的学生,或追求行业的顶尖教育资源的,走校考。
不管校考还是统考,最后录取哪个学生,取决于两个分数,一个是文化分,就是高考分;另一个是专业分。
专业分由统考和校考产生。统考由所在省的教委统一考试;校考要到各学校单独去考。
以播音主持为例,有资格“校考”的,全国一共就5所大学,全部是文过专排,就是文化课过指定分数线,然后按专业分数,由高到低录取。
校考的专业分数,就是去这5个学校各考各的。你要5个都报,就得考5场,累死。
但校考的学校和招生人数都少,就几百人。而2024年的播音主持艺考总人数近6万,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要走统考。
还要注意,参加校考者也必须参加统考,如果统考不及格,校考成绩再好也作废。
统考由各省教育部门统一组织,除刚才说的5所校考学校外,全国所有的学校必须承认这个统考分数。
有了专业分和文化分,二者按一定的比例,各省给出一个公式,算出一个最终分数,就叫“综合分”。
最后录取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双一流以上的学校,都是按综合分排序录取。
各省的公式略有不同。比如山西的公式,简化一下就是:专业分x1.25+文化分x0.5。
但专业分能拉开的差距有限,专业的状元,往往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例如:2024年,山西的播音艺术本科线是230,最高分是272。专业分最大的差距就是42分,折算成文化分就是105分。
就是说,在过了专业本科线的前提下,最差的播音考生,只要文化课多考106分,就赢了水平最高的播音考生。
而专业课能考到很高的艺术生,一般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专业课,必然耽误文化课,大概率文化分不会太高;艺术生的文化课分数主要集中在300~400分,所以,超他们106分,并不难。
这就是为什么综合分排名一出,艺术生群体哗然的根本原因。因为有很多专业课排在头部的艺术生,几个月前骄傲的光环还未退却,一觉醒来突然发现:
2024年,向山西招播音生的985、211和双一流,全部招生名额加起来就是50多个,综合分前60名应该是比较稳的。
山西播音专业分230分以上的考生有1534人,他们中只要有60人文化分高一些,比如520分以上,就很可能把头部的那些高分考生甩在身后了。不要小看今年的艺考生,文化课考到550以上的都大有人在。
以上这些省统考第一名的孩子们,无疑都很优秀。但面对今年无情的新政,如果不走校考,那就得陷入这场残酷的竞争中,确实很难。最后还能保住前10的,恐怕都是凤毛麟角。
所以,综合分排名(综合分一分一段表)一出,简直是哀声一片。尤其是艺考机构和专业分高文化分低的考生。而文化成绩高的则雀跃欢呼。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屁股决定脑袋。
普遍的观点是:综合分高分的,专业往往不怎么样,专业水平低的学业生反而上了好大学;艺术生今后恐怕没有出路了,有艺术天赋的人会被大量埋没;辛苦几年,投入了大量财力和时间,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这些情绪的产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新政第一年施行,没那么完善。确实有很多槽点:
比如,所有艺术生都一刀切,是不是合理?有的艺术生确实需要提高文化分要求,但有的似乎根本不需要;
比如,要求艺术生提高文化素质完全正确,但,是不是就简单等同于提高高考成绩的门槛呢?
那么,不站队任何群体,客观说,这个新政是对还是错呢?
我认为,细节上,新政确实有待优化,但总体方向是正确的。
高考,确实是当前中国社会最公平的选拔机制,没有之一。文化课考试本身,极难靠权力和金钱“提高成绩”。
但是文化课考试相关的附加分或面试分,就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了。
比如最近网络上争议很大的,某明星的儿子体育加分上名校,比如某艺考生面试报名字疑似作弊,比如某音乐学院评委受贿……
艺术类的专业考试是主观性极强的,说你行你就行,更容易成为权力和金钱肆意横行的舞台。
因此,在总成绩中加大文化分的权重,恰恰是对无权无钱普通家庭的保护!
有不少学生认为,专业课分数高就代表学生艺术水平高,为什么不优先选择水平高潜力高的艺术生呢?那些文化高的学生,也许跳舞的时候腿都伸不直呢。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要分不同的专业。这个后面会细说。我要说的是,其实打分本身主观性非常强,由于考生数量多,评委需求量大,评委水平必然参差不齐,所以绝对不能以考试分数,完全作为学生等级和水平的衡量标准。
比如我看到某省统考第一名的学生在视频平台的展示,形象气质包括主持语感,都不错,但朗诵一张口就压喉,调值刻意扭曲。这属于坏习惯老师没有纠正;甚至这就是老师的坏习惯,教给了学生。
也许这种坏习惯,碰巧给她打分的评委同样也有。所以,统考考了个全省第一。
我认为,这样的学生当然应该给个好分数,确实不错,但不应该是第一。我不认为这个孩子不优秀,只是要告诉大家,目前的评分机制,难以避免这样的问题。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2024年某直辖市统考第一名,居然连浙传校考的初试都没有过。可见不同的评委,评分结果有时候也会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机制如此。
还有,2024年,黑龙江统考第一名才253分,山西统考第一名272分。难道黑龙江的第一就比山西的第一差出将近20分吗?其实各省顶级艺考生的水平都差不多,只是评委打分时手松手紧的区别。如果简单按分数论英雄,那就有失公平了。
比如,武汉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把招生标准定为专业分不低于总分的85%,也就是255分。然后给了黑龙江两个名额。
这就意味着全黑龙江没有一个人有资格报考武大。两个名额会被全部浪费。
虽然后来武汉大学出了补充声明,但相当于新衣服就打了个补丁,难以掩盖之前的轻率。
黑龙江的总分在半年前就公布了,半年后武大才出的政策。一共也没几个省,制定政策的时候为什么就不看一眼?这明显是想当然。明显是简单用分数来判断水平高低。是不符合艺术考试规律的。
所以,专业分数,是主观分。即使没有前面说的腐败的问题,即使评委力求公平,结果也未必公平。
而高考分数是相对公平客观的。所以,加大高考分数的权重,是能促进提升公平性的。
比如播音主持,学生在艺考培训的短短时间内,几乎学遍了大学4年的全部课程:从普通话正音到吐字发声,从语言表达技巧到文体播音,还有朗诵配音等。
当然,这么卷也是被逼无奈。因为考生总体水平越来越高,不卷分不出胜负。
可是,你都教得这么好了,啥也会了,学生还需要上大学吗?
当然需要。因为事实上,无论从时间长度还是教学水平上,艺考机构的培训肯定不能和正规的大学教育相比。少数大机构确实师资阵容超强,但多数机构,并没有这样的资源,超前教育,往往教会学生一身的毛病。像刚才我说的朗诵压喉的问题。
相当于一间空屋,你先给它来一套拙劣的装修;然后再把这些装修刮掉,重装一次。
一般,在二三线城市,从零教一个播音艺术生,取得统考合格证,费用大约是6万左右;但多数学生因为势必耽误文化课,考完后要补习文化课,还要花3万左右。总的花费就是10万。
可上了大学,公立大学的学费平均也就是1万/年,低的不到7000,高的也就1.5万。4年下来,平均4万,6万封顶。
可拙劣的装修房子就要花10万,然后刮掉重装,这不是巨大的浪费吗?
这还只是播音,播音门槛比较低。如果是其他类型,费用可能要高得多。
国家的新政,加大了文化课的权重,其实就是在要求机构和学生在专业课上少花一点时间和精力,特别是要避免长集训,多在文化课上下工夫。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机构少挣钱,家长少花钱,学生综合素质高。
原来学个播音主持艺考要花10万,现在2万可能就够了,既省钱,最后还提升了学生的总体文化素质,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不过,机构也有很多良心机构。这里只是陈述事实,不做价值判断。没有打击一大片的意思。
其实,2019年国家就提出了要艺考改革,2019年12月29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及细则后,在社会上曾经引起过强烈的反响,热议过一段时间,媒体也有许多报道,靠这个吃饭的机构不可能不知道。
因此,有不少学生和家长说,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学艺术,突然一夜之间艺术政策变了,孩子多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其实真的不是一夜之间,是早已预热。学生陷入两难,是不是应该先问责机构呢?
我知道,有些良心机构,很早就对家长强调了这一点,让家长早做准备;但也有的机构含含糊糊并没有说明。
因为机构就是靠学生学习专业课挣钱的。把学生劝回课堂学文化,当然就少挣钱了。这可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愿意的。机构和机构的格局不同。
包括,编导不再作为艺考科目后,不少学生转向了戏导。但有些机构却不告诉学生,戏导专业在大多数省份招生人数都是2位数。
比如,2024年,海南只招2人,北京只招30多人,山西也不到100,这少得可怜的名额,学生得多优秀才能抢到?
但真的有机构就不跟家长说,只让家长上课,报考的时候就傻眼了。
在一味重视专业分的年代,先以占用文化课时间为代价,换取较高的专业课成绩,赢得家长认可;然后补习文化课,再挣一笔。等艺考新政执行,大骂国家政策不公正,转移家长的视线。
所以新政之下,必然还要倒逼机构改革。顺应艺考大势,创新盈利模式。
这些年我们国家已经产生了太多艺考生,这个群体过于饱和,且量多质低。明显国家开始要收口了。减数量,提质量。
艺考不再是低分上本科的捷径,但仍是中等分数能上更好学校的捷径。
新政一出,许多文化课本来不低的学生,发现通过艺考可以上更高层次的学校。二本的分数,有可能冲击双一流甚至211,一本的分数,可能摸着985,你说学生和家长动不动心?
我相信,2025年,一定会有更多的文化水平高的学生,要去学艺术了,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当一群可能连300分都考不了的“明星”占据了主流,他们主要的本事就是唱歌跳舞吃喝玩乐,当他们拥有了巨大的资源的时候,出什么事都可能。
但如果主流变成了有一定文化素养,爱学习,习惯学习的人,娱乐圈会不会从此净化呢?
当然,也必须保护那些真正有艺术天分文化课真的不高的天才!
所以说,新政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细节还需要优化。
比如有人英语数学高分,但语文很差,综合分虽高但真的对学艺术有利吗?
播音主持界的清北就是中传浙传,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考试?
这两所学校的招生考试都要考三轮,中传初试就要考文史哲,而浙传把文化素质考试放在二试,考的范围更广一些。这是极富指导意义的。
因为播音生所谓的文化素质,其实主要是文史哲,而非数理化。我觉得外语也不应该是,因为人工智能时代来了,人工智能最擅长的,就是打通不同语言的隔阂。
当年陈丹青因为数年招不到研究生,愤而从清华美院辞职。他说,自己看中的天赋异禀的孩子,因外语差几分,数次都考不上他的研究生。最终,最后只好到国外去上学,如今在国外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
这些真正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应该有特定的政策保护他们。这就需要我们的专家开动脑筋,科学谋划,公正推行。
比如还是应该严守专业分的本科线。2024年有一些地方,比如广东、重庆,把艺术本科线降低到等同或几乎等同于及格线,不足以过滤掉专业水平过低的学生。这种放水,对曾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辛苦的艺考生,是不公平的。
又比如,不同的艺考类别,应该区分对待,不应简单粗暴一刀切。
有些门类是很依赖文化素质的,比如播音主持;而另一些艺术门类更依赖天赋,比如美术舞蹈。
依赖天赋的,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要求,同时适当降低文化课要求。
还以播音主持为例。如果我当大学老师,我希望艺考给我选拔出的学生是:容貌气质嗓音等条件较佳、普通话基本达标即可,但文化素质要高。
注意,我说的“文化素质高”,主要指的是文史哲,尤其是语文水平。
我们现在有大量的职业播音员,读不懂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文化根基不牢,走上职业生涯以后还没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阅读能力始终原地踏步。
这样的孩子,就像一块块璞玉,没有被过度开发,没有学会一身的毛病,没有学会假模假式,老气横秋。
这样的学生,一般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在专业表现上从无到有、脱胎换骨。
因为所有的学科,最重要的不是学生已经会什么,而是学生有没有养成主动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有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具备这些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教就会,提高极快。
我从事省级广电播音主持工作近30年,深知目前我国大专院校教出的播音生,就业后很多都需回炉再造,“再造”一个文化课成绩高的学生和差的学生,难度天壤之别。不排除个别天才偏才,但总体来讲就是如此。所以在播音主持这个专业,确实是文化更重要。
而如果是对文化素质没这么高依赖的艺术形式,可以再增加一个高于艺术本科线的专业分数层级,比如全省前5%,高于这个线的艺考生可以适当降低文化课分,这样就更接近公平。
所以,大方向已定,我们不必再陷入好不好,对不对的争议,没有意义,而是要顺应政策,调整前进的脚步,与之合拍同频,迎接一个新时代。
一方面,全社会要看清改革的方向,重新做好学生的艺考规划,机构要寻找新的运营模式;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听取考生的心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艺术规律,进一步优化细化,并提升评分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一句话,让艺考回归高考,选出真正优秀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