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考生快看!艺考播评的通关秘籍!
播与评,是播音面试永恒的核心,这些年来,不管考试形式如何演变,各级考试机构对稿件播读和即兴评述的重视程度从未改变。
一方面,评述的学习要求所谓的“得法”,即掌握恰切的方法。我对此理解为应是普适型的方法——不用考虑个体差异,每个人都可以(需要)予以采纳的学习路径。包括有培养规律的新闻、评论的阅读习惯,同时要注意别矫枉过正,光顾了看而减少了“说”的练习等等。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也是让我内心比较纠结的一点,更是我极少在公众写作平台上提起的一个内容,就是逻辑性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起到统领整个即兴评述模块学习的至关作用。
今天的发文,我想对这一特殊性做出具体阐释。
01
出题之宽,超出你的人生阅历
艺考生的年龄层次,普遍集中在17-19岁这个区间。客观来说,学生们的成长曲线是基本一致的:家——学校——家,两点一线的规律生活。学习之外的信息来源,无外乎就是电视和网络两个平台,这还得排除在正式决定走上艺考之路以前,多数人只把电视和网络当作娱乐方式,并没有从中汲取并记忆实际有用的知识(如新闻评论)。
而残酷的现实是怎样呢?我们来看一看考场真题:如何看待香港有学生在毕业典礼时做出的对国旗的不尊重行为(东北师大2019);如何看待我国正式进入5G元年(广州体育学院2020);谈谈对上海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理解(南京艺术学院2018);怎么看待和解决农村的天价彩礼问题(天师2019)…之所以没有罗列中传、浙传、上戏、中戏的考题,是因为这几所顶尖院校的考查更灵活更全面更彻底,虽然我没法保证你会像前几年某位考生那样,在“应答与展示”环节被老师问及“你怎么看韩国刚刚部署了萨德导弹系统”,但老师若提问“最近看了什么新闻,有什么感受”这总不算超纲题吧?所以,你能接得住这个球吗?似乎此刻很适合祭出此图:
据此我希望能让学生们明白,这不是一场通过型考试,而是选拔型。既然是选拔,那就会出现竞争,不仅仅是有证和无证的竞争,还有高分与低分的竞争。毕竟,中传发证四百张,男女各招生五十人,如果你的专业成绩已经排到了百名开外,因你取证而欢欣雀跃的好像更多只会是你所在的培训机构,而非你。
02
答题之巧,出乎你的意料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一个以考查说话为目的的考试更难逃这一规律。诚然,我们对逻辑性口语表达有着长久积累所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体系,但不可否认,其本身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认知能力的进步而做出顺应时势的微调。
就比如说各地学子所熟练掌握的评述方法:
1、辩证论述——正的说一点反的说一点最后总结;
2、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等一些无差别化的答题思路,立论老套、论据老套、论证老套,看上去好像每个人都在侃侃而谈,而表述的内容形同嚼蜡,评分人想给你低分吧,可你确实做到了呼应主题流畅表述,想给你高分吧,但你并没有给出任何新鲜的内容:既没指出题中现象是否出现了新的演变——现实性,也没高屋建瓴的对未来走势给出建议或预测——前瞻性。你说考官心里纠结不纠结?做考官,难,做艺考考官,更难,做艺考评述考官,难上加难。
03
结语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写就今天这篇小文的目的很单纯,却也比较悲观(从考生的角度来看),我集中笔墨为艺考生解答了每年都有无数人问起的问题,“即兴评述我真是黔驴技穷了,我努力了呀,我看了也背了,怎么还是无法突破呢”。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学”,而是“教”。而“教”的正确打开方式,远不止阅读一两本刊物、背几道几十道例题、每天花多少多少时间去看去说这么简单。这应该是一个多部分齐头并进的复合整体,教师更像是学生脑中正在穿针引线的蜘蛛侠——在大脑深处把看似不相干的学生亲身体验与考题进行连接,帮助学生彻悟“评述考试就是在考人生态度”;一边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练习查漏补缺,把学生落下的《社会学》这门课程在大脑皮层织就巨网,让口语表达的内容与观点从此有了落点。
由此来看,即兴口语能力的提升,不论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仍旧都任重而道远。与君共勉。